——书接上回——
越王勾践三年,勾践在幽暗的宫殿中,眉头紧锁,耳畔不断回响着探子密报的讯息~~吴王夫差正不分昼夜地磨砺兵器,喂养战马,其意图直指越国,一场风暴似乎即将席卷而来。
勾践心中燃起一股决绝之火,决定不等风暴降临,先以闪电之势直击吴国心脏。这一决定如烈火烹油,迅速在朝野间蔓延开来,引发了一片哗然。
范蠡,这位智谋深沉的谋士,匆匆步入大殿,神色凝重。
“大王,此事还需三思而后行。吴国实力雄厚,贸然出击,恐非上策。”范蠡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,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忧虑。
然而,勾践的目光如同寒铁般坚定,他摇了摇头,拒绝了范蠡的劝阻,下令即刻整军待发。
夜色如墨,越国的军队在月光的掩护下悄然出发,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巨龙,誓要吞噬前方的阻碍。
马蹄声、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,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,直逼吴国边境。
越军势如破竹,迅速攻入吴国境内,直指吴都西南的太湖之畔,那座名为椒山的险峻之地。
椒山之上,云雾缭绕,仿佛是天险自然形成的屏障,而越军的到来,却如利刃般穿透了这层迷雾,直接威胁到了吴都的安全。
夫差得知消息后,怒不可遏,立即调集全部精锐,誓要一举击溃这股胆敢挑衅的越军。在伍子胥的精心策划下,一场精心布置的夜袭悄然展开。
夜幕之下,无数火把在吴军的阵营中骤然亮起,如同繁星坠落凡间,照亮了这片古老的战场。
随着一声令下,吴军如潮水般涌出,借助火光的掩护,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
夫椒之战,瞬间成为了血与火的炼狱。
越军虽勇猛,但在吴军的突袭之下,阵脚大乱,伤亡惨重。
刀光剑影中,哀鸿遍野,战鼓之声与士兵的咆哮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。
最终,越军败退,仓皇逃至浙江之畔,企图借助天堑之险,阻挡吴军的追击。
然而,伍子胥早已料定越军退路,再次设下埋伏。
当越军疲惫不堪地抵达钱塘江畔时,迎接他们的不是喘息之机,而是更加猛烈的攻击。这一次,越军彻底崩溃,败局已定。
战场上,火光渐渐熄灭,只留下满地的鲜血与残肢断臂,勾践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不甘。
夫差亲自披挂上阵,率领着雄壮的吴国大军,以智谋超群的孙武为三军统帅,老练深沉的伍子胥与狡黠多变的伯嚭为左膀右臂,大军如同一条巨龙,沿太湖水道破浪前行,其势不可挡,直逼越国腹地。
孙武指挥若定,一举攻下了当时的越国都城埤中(今浙~江~绍~兴~诸~暨~东北)。城内火光冲天,喊杀声四起,越军虽奋力抵抗,但在吴军的凌厉攻势下,终究难以支撑,纷纷败退。
勾践见都城已失,只得带着仅存的五千精兵(一说为八千),仓皇逃往会稽山顶部的平阳(今浙~江~绍~兴~平~水~镇)。
那里地势险峻,易守难攻,勾践将这里作为临时都城,企图以此作为最后的防线,抵御吴军的进攻。
然而,吴军并未善罢甘休,他们如同猛虎下山,一路追击,迅速将平阳团团围住。战鼓之声再次响起,这一次,更加急促而猛烈,仿佛要将天地都撼动。
吴军的士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向平阳城下,箭矢如雨,石块如雹,不断地向城内倾泻。
勾践站在城头,望着城外黑压压的吴军,心中五味杂陈,勾践追悔不已,范蠡建议勾践向夫差请和,并入吴国为臣。
于是勾践决定放下王者的尊严,以卑词重礼,向吴王夫差求和。
勾践令大夫文种、诸稽郢去吴国求和,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,携妻带子为臣。
“哦,越人文种来求?竟有此奇景,当真是耐人寻味!“夫差王眸光一闪,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,挥手间,大营内的气氛骤然紧绷,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。
“大王,文种此行,必是诡计多端,欲行诈降之计,以图缓兵!”
“臣附议!”伍子胥紧随其后,声音沉稳而坚决。
夫差微微颔首,嘴角那抹笑意更甚,眼中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寒光。
“好一个文种,倒是看看你有何三头六臂,能在这刀光剑影中舞出何种花样!”夫差心中暗忖,随即大手一挥,声音响彻大殿,说道:“带上来,让本王瞧瞧,这越国文种究竟有何能耐!”
随着夫差一声令下,文种身着一袭简朴却整洁的衣袍,步伐稳健,面色凝重却不失从容,缓缓步入大殿。他目光扫过四周,最终定格在夫差身上,双膝跪地,行了一个极其标准的跪拜礼,说道:“罪臣文种,自知罪孽深重,特来拜见吴王,愿以诚心,换取两国和平之机!’”
“文种,汝胆敢踏入吾吴国疆土,所为何来?!”吴王夫差的声音如雷鸣般在殿堂回荡。
文种身躯微微颤抖,却强行稳住:“大王明鉴,您之脚下这片土地,曾见证无数英雄折腰。而今,亡国之臣勾践,特遣文种为使,恳请大王慈悲为怀,允其讲和之愿。勾践愿亲身赴吴,甘为大王鞍前马后之下臣,其妻女亦愿为奴为婢,以赎前罪,望大王垂怜,赐一线生机!”
吴王夫差的眼神在文种身上徘徊片刻后,缓缓移向一旁的伍子胥。
伍子胥眉头紧锁,似乎正在权衡利弊,他深知勾践之狡黠,担心这是否又是一场精心布置的诡计;而伯嚭,则面露微妙之色,似乎在心底盘算着如何利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为自己谋取利益。
“吴王?”文种的话语刚出口,就被夫差打断。
“文种,孤念你曾是越国栋梁,今日不取你性命,已是宽宏大量!速速离去,回禀勾践,他的项上人头,孤迟早要亲自来取!”夫差的声音不容置疑的决绝。
文种闻言,心头猛地一颤,两名身披铠甲的侍卫如同鬼魅般闪现在文种身旁,一左一右,不容分说地将他架起,朝殿外走去。
文种被粗暴地推出大殿,文种踉跄几步,站稳后,他深吸一口气,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。
文种回到越国后,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。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,与吴国决一死战,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嚭生性贪财,可以送予财货,以离间吴国君臣。
在这繁华而陌生的国都中,他漫无目的地行走,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,直至走到伯嚭那座富丽堂皇的门第前,文种停下了脚步。
文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,仿佛做出了某个重大的决定。他抬头望向那座象征着权谋与欲望的府邸,心中暗自盘算:或许,这里就是扭转局势的关键所在。
此刻的伯嚭,经过二十年之苦心经营,早已不是当年那位志在复仇而勤于国事的规矩大夫了,他官至太宰,成为“万官之长”,权势之显赫已无以复加,在伯嚭给文种出了一个主意。
伯嚭则悠然自得地立于一侧,手指轻轻摩挲着腰间悬挂的玉佩,那玉佩上镶嵌的宝石在烛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,正是越国为换取其支持而暗中赠予的厚礼。
伯嚭嘴角微扬,缓缓开口,声音温和却暗含锋芒,他巧舌如簧,将越国的屈服描绘成一片忠诚与悔过的景象,极力说服夫差接受勾践的投降,声称此举不仅能彰显吴国的大度与宽容,更能赢得天下人的敬仰。
夫差,这位年轻的君主,心中虽有疑虑,但在伯嚭那看似诚恳实则狡猾的言辞下,渐渐动摇了决心。
夫差望向伍子胥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,既有对忠臣直言不讳的敬佩,也有被伯嚭甜言蜜语所迷惑的动摇。
最终,在伯嚭持续不断的蛊惑下,夫差拍案而定,决定接受越国的投降,将伍子胥的谏言抛诸脑后。
勾践被困会稽时,他脸色苍白,眼神中透露出绝望与不甘,重重地叹气,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响:“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?”
他的双手紧握成拳,指甲深深嵌入掌心,仿佛要将心中的痛苦与愤怒全部倾泻而出。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,压抑得让人窒息。
文种闻言,眉头紧锁,目光坚定,他大步上前,声音铿锵有力:“大王勿忧!想当初,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,饱受折磨,却未曾屈服;晋文公重耳,为避祸乱,逃亡北翟,历经千辛万苦;齐桓公小白,更是从莒国逃回,最终成就一番霸业。这些先贤哪一个不是历经磨难,最终称霸天下?由此观之,大王今日之委屈,又算得了什么!”文种的话语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,瞬间点燃了勾践心中的斗志。
然而,现实却异常残酷。
不过,尽管吴国在文种的巧言之下,勉强同意与越国讲和,但越国仍为夫椒之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。
议和的消息传来,越国上下一片死寂,曾经繁华的都城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,百姓流离失所,哭声震天。
作为议和条件,越国不得不把绝大多数领土都割让给了吴国,只留下会稽山附近的一片弹丸之地,以供残喘。
在这片残破的土地上,越国的士兵们衣衫褴褛,面容憔悴,他们默默地收拾着残局,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。
而勾践,则站在高高的会稽山上,望着远方吴国的领土,眼中既有愤怒,也有不甘。他暗暗发誓,总有一天,他要带领越国重振雄风,一雪前耻!
越国!
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,勾践和夫人及臣吏三百多人被押往吴国。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,夫人打扫宫室。他俩居于囚室,秽衣恶食,受尽屈辱。
经过整整三年,历尽艰险,又仗着伯嚭阻止了伍子胥除掉他俩的主张,终于被赦免回国。
自那日起,越国的天空仿佛被一层厚重的决心所笼罩,勾践与其忠诚的臣子们,在破败的宫殿内,烛光摇曳之下,密谋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复国大计——“十年生聚、十年教训”,这八字方针,如同烈火中的火种,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希望与斗志。
——未完待续——